目录
一、【关于考MBA你不知道的8条秘密】
二、【关于MBA你首先要做到的事情】
三、【各科目复习方法】
四、【如何选MBA辅导书以及如何利用】
五、【如何持续而高效的学习并坚持下去】
六、【关于复试误区】
七、【结尾碎碎念】
一、考MBA半途而废的人有不少。
考研复习不同于初高中有老师保姆式地盯着你学习,考研复习完完全全靠个人自制力和自觉,没人会监督你督促你盯着你,遇到的问题全部要自己解决。因此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半途而废。能坚持下来,就已经赢了很多人。
二、跟你竞争的人数量不多。
考研具有一定的个人针对性,虽然每年有上万人报考,但你的实际竞争者可能只有几千人、几百甚至不到,因为有些人通过商学院提前面试,他可能选了多所,最后不一定会去和你报的同一所。另外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在联考过程中刷掉一批。当然,竞争人数不多并不代表着竞争不激烈。
三、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的院校
中国很看重最高学历,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相亲,还是其他,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985或211院校作为目标院校,因为这是他们追上学历差距的最后的机会。从今天热搜榜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学历有多重要修故宫都要名牌大学硕士才有机会。
四、过于自信往往会求之不得。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考生,一些人觉得自己基础好的,往往会失利。相反,觉得自己基础差的学生会更加努力,最后有个好结果。
有些人对自己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在领域有了出色成绩,其实很多商学院的面试官都是一些大咖,他们见过无数个优秀的考生,所以尽量不要太自以为是。
五、英语大部分分拉开不大。
一般复习上没有严重偏科的人,大部分英语都能考到55以上,55分对于绝大部分院校与专业来说都是完全可以过线的,所以,不要想着靠英语拉开与他人的差距,也不用担心被拉太多分分。
六、情报非常重要
情报收集是考MBA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这一年的努力有没有白费!
有不少想考MBA的同学都忽略了考前对目标院校情报收集与咨询的重要性,仅仅学校和专业很好,也不经过调查就开始想当然地埋头复习,甚至错过最佳报考时期。所以,开始复习前一定要对目标院校进行情报收集。
七、大部分人在职考生都喜欢临时抱佛脚
考MBA人群,很多人都是在职考生。平时工作节奏已经很紧了,所以在剩余时间考MBA的话,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些挑战性的。但是,只要你坚持下来就好了。
八、不当的申报材料会为自己面试埋坑
很多人的申报材料不认真填写,会为后续面试埋下很多坑。因为很多问题是老师根据你的材料来提问的。

二、【关于MBA你首先要做到的事情】
静心
三、各科特点
1、数学
是数学一拉就是几十分。它能让你一败涂地,也能拯救你的整个考研。
熟悉通用技巧的人很容易解答,而不熟悉技巧的人没有思路用蛮力又解不出来。
2、英语
(1)完形填空是最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的题型。考试一共20题 x 0.5分 = 10分,典型的题多分少,投入回报不成正比。
(2)阅读理解分值超高,4篇 x 5题 x 2分 = 40分,难度较大。这里要争取拿30分以上!
一定要先看题目再看文章。题目答案在文章里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句子。题目的先后和文章的前后是有对应关系的,做第一题的时候千万别去最后一段找答案。
(3)翻译
考试的翻译部分总会有几个单词不认识,很正常,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猜意思。我一直觉得翻译考的就是“根据上下文猜意思”。
(4)写作
写作有两题,小作文+大作文。
小作文一般是写一个固定格式的陈述文字,比如email、通知等,一般是描述某个事情、活动、推荐等等。
而大作文就是小学语文的看图说话,一般套路就是描述图片 + 摆观点 + 论述观点。
四、【如何选MBA辅导书以及如何利用】文末有福利
原则一:广泛获取直接信息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考过MBA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请教的机会,而且考试时间越近越具有参考价值。
原则二:数量要少质量要精
所以选择参考书要做到“少而精”,所选书籍的内容一定要完整,不能遗漏要考的知识点,这对选取书籍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原则三:按复习阶段和进度选择
考研辅导书的选择,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需求,基础、强化、提高、冲刺,每一阶段的参考书都要认真挑选。
原则四:紧扣新大纲
考研大纲划定的知识范围和规定的题型分类,不夸张的说,除了考试具体会考哪些题,大纲包括了关于考试的一切。
原则五:突出与真题的“同源”性
《经济学人》、《时代周刊》、《哈佛商业评论》等,贴近社会热点,具有实效性;作为考研英语命题的同源期刊文章结构、成文思路较为相似。因此对熟悉命题思路大有裨益。
五、【建议的复习计划】
6、7两月学长难句
8、9、10、11月做完型、阅读理解,将长难句融会贯通
12月做真题、背模板
和数学一样,每周安排一天来做错题、分析之前没看懂的长难句。
无论是做真题还是做资料,把自己不懂的长难句要全部记在笔记本上,方便后期重复学习。基本上这一套下来,60妥妥的。
六、【关于复试】
其实,大家对复试有几点常见的误区:
1、复试淘汰率低,进了复试就都等于获得录取了。(其实有些学校的淘汰率还是比较高的。)
2、初试成绩低复试一定会被淘汰。这也不一定,复试,老师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复试占比小,初试成绩决定一切。初试成绩第一的也有被淘汰的可能(当然,这是个别案例)
4、复试不需要提前准备,出了成绩也来得及。(还是有必要准备一下的,比如英语口语,有的老师会用英语问你一些专业的问题。)
5、复试找学长学姐,不需要专业辅导。如果是考的本校可以找学长学姐资讯,但如果你是跨专业夸的比较大还是建议专业辅导。
复试的基本流程有哪些呢?
1、评估分数,其实自己粗略的就可以评一下,一般网上或者一些平台机构已经给出了答案。一般正确率大致在95%左右。
2、查询成绩
3、34所自划线院校复试分数公布。34公布完,国家线出,大致在3月中旬
4、国家线公布,参加复试
很多34所自划线院校在国家线公布之前,复试就已经结束了。(34所自划线院校复试不用等国家线公布。)
其他问题
首先心态要好,该做什么做什么,着急也没有用。
其次,大部分学校不会有歧视,有很多院校调剂的学生和第一志愿一起复试。
还有注意时效性。
做好备考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做好准备工作。
国家线及34所高校分数线(研招网可查到)
学校官网可查(提前面试时间、宣讲会时间、提交资料等注意事项)
一般常识问题。提前面试也要提前踩点,迟到给导师印象也不好。